111111111
66666666
 

评建工作简报(第十二期)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2-05-31 10:32


评建工作简报

第十二期

 

 

主办:发展规划与评建办公室                     2022年5月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焦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5月,学校围绕“提质量、促优化”的目标,加强教学和学风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化、常态化、细致化开展。本月评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召开研讨会,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立足“地方性”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专业建设会议精神,各二级学院先后召开“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信息工程学院于5月18日下午开展“应用型、地方性”专业建设研讨会,副校长杨伦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院长蔡之华主持,常务副院长黎丽、教学副院长杨明玲和各系(室)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各系(室)主任汇报了当前人才培养的方案。会议强调,在坚持围绕“地方性、应用型”这个大前提下,一是要大力推进特色课程、课程群、精品课程建设;二是要积极开展校地互动、校企互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良性互动,密切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5月11日下午召开了关于“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主题讨论会议。会议由院长胡晓峰主持,副院长涂淼、副院长毛洪涛、党总支部书记王启帆、以及各位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各专业负责人针对本专业如何围绕地方性与应用型进行人才培养作了发言。院长胡晓峰对各专业负责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专业建设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强调,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

人文学院于5月2日下午围绕加强“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召开了关于智慧教育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的主题讨论会。会议由院长吴亚林主持,党总支书记书记卢潘、教学副院长吴海燕、实践教学副院长郭生鼎以及各系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各专业负责人针对各专业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产业协同育人等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会议强调,要深入思考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多渠道招才引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学校“十四五”战略规划,按照“融合、成长、生态”年度工作主题的内涵要求,人事处坚持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牵引,瞄准“高端化、 国际化、个性化”的战略定位,以“专家引领、骨干支撑、教研并重、多元结构”为目标,以“引进与培养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发展与服务并行”为思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优化成长环境为保障,一是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教师发展”“栓心留人”“内涵建设”四项重点工程;二是着手打造“新锐启航”“青蓝引航”“扬帆远航”三个项目品牌;三是全力打通部门横向壁垒和层级纵向架构,建立“沙龙之声”教师交流平台、整合“一坛五讲”优质资源、链接线上主题培训、做好“双师型”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工作;四是系统构建“1+3+X”培训体系,着力打造一流教学管理团队、一流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和一线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迎评促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进一步落实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分激发教学团队活力,着力建设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富有协作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学队伍,教务处于5月19日下午组织召开了2022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答辩评审会。副校长杨伦,校长助理、教务处长胡晶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评审专家在认真审查申报材料,听取现场汇报并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投票,评选出4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择优推选其中2个团队申报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本次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审,将为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三、有序开展毕业答辩,严把质量关

5月中下旬,各二级学院陆续开展并顺利完成了2022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各学院均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本次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各答辩组均能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毕业答辩工作,确保我校毕业生质量。

艺术与传媒学院部分专业开展了毕业设计作品展,在校内多地进行展出,供全校师生鉴赏。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5月29日举办的2022年武汉民办高校信息学科合作联盟六校毕业设计(论文)联合答辩,并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为加强教学运行环节的质量控制,规范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开展了教师课堂“五带”(带教材、带教学日历、带教学大纲、带教案、带课件)的检查工作,并通过学院自查和学校检查,进一步强化“五带”的落实。教务处于5月11-28日,组织各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公开课,并邀请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全体教学督导参与公开课听课。全体教学督导针对本次公开课授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要求我校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为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完善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学工处于5月13日下午举办了2022年春季学期第二期学工论坛,并就学风建设等相关问题开展了研讨。学校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王加青,副校长杨伦,校长助理赵欢,学生工作处处长唐军国,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主任赵新泉,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娟以及学工系统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一方面由各学院按照学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决方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由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就2022年师生满意度评价调查进行了汇报。

2022年春季学期第四期学工论坛于5月27日下午召开。本次论坛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依托第二课堂促进学风建设、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路径、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学风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讨。会议强调,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应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我校内涵建设的水平。会议指出,学风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辅导员要开展经常性教育与经常性管理,引导爱学习的风气,改善学习环境。

学工处于5月加强了对学风的检查巡查工作,由校团委学生会学习部与各二级学院团总支部学习部组织联手对各班到课率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查课结果,对表现良好的班级进行了表彰。

五、以赛促学,频传获奖喜讯

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5月频传喜讯。5月初,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首届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评选结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英喜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等奖;汪玲丽、张美华、郝晓鹏分别荣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程二等奖;关仟荣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三等奖,获奖质量和数量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5月5日,在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湖北省高校图工委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湖北省高校图书馆“云上雅游 阅读无处不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活动的线下创意作品征集比赛中,我校人文学院学生魏俊华获二等奖,涂万兵和张紫婷获三等奖;在线上阅读中,魏俊华和吴长畑获三等奖。

5月8日,202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智能会计赛项(本科组)全国初赛落下帷幕。经管学院李艳和李菲老师负责带队指导的财会系学生石怡、褚安洁、张颖、刘凡,经过层层选拔,代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参加了全国初赛。参赛小组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结协作、积极备赛,经过激烈角逐,在382个院校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智能会计赛项(本科组)全国初赛二等奖。

在副校长杨伦的亲自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奋勇争先,努力拼搏,为学校赢得荣誉。5月底,第十四届“华中杯”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成绩揭晓,我校信工学院学生表现出色,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6项的优异成绩。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06 17:26:42